赣州开发区产业集群促工业经济发展纪事

2015年05月05日 00:00:00tz77浏览量:802次

电子信息产业园内,在建工地上车辆穿梭,巨型塔吊平稳运转,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内,青峰医药联合制药项目厂房装修进入尾声,设备陆续进驻……4月27日,记者走进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多个产业集聚区,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实干、创业、兴业的奋进气息。通过引导企业增资扩股进行“二次创业”,加大龙头企业招商完善产业链,创优服务平台等系列措施,赣州开发区各类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5年一季度,赣州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亿元,同比增长19.8%。

集群驱动创业潮

4月27日,赣州亿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台台崭新的新能源电动环卫车整装待发,正接受出厂前的最后调试和行车检测;生产车间里,则是焊花飞溅,工人抓紧对电动小轿车车身进行焊接组装。据了解,该公司投资1.5亿元用于新能源电动轿车、环卫车、洒水车的组装生产,产品目前销往江西、湖北、河北、山东等地,项目全部达产达标后可实现年产整车1000台,预计年产值2亿元。

曾长期从事环保成套设备研发生产的该公司斥巨资进行“二次创业”的底气从何而来?该公司总经理廖红英给出了答案:“早期受困于周边配套能力不足,导致生产成本高,公司年产值仅有几百万元。现在赣州开发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既节约了公司发展成本,也为公司提供了强大的配套支撑,也正是得益于此,公司才决定进行再投资,借力‘二次创业’为公司开创新的发展局面。”近年来,赣州开发区狠抓产业集群发展,聚集了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赣州磐固通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赣州五环机器有限责任公司、英华利汽车内饰系统(赣州)有限公司等一批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和配件生产企业,产业链条逐步形成。

事实上,在赣州开发区,依托产业集群效应进行创业、再创业的企业不在少数,已形成的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钨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集群综合体”,正驱动着赣州开发区内的企业加快发展创新。

产业联动添后劲

日前,在江西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北京)推介会和赣州市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推介会上,赣州开发区与北京智德盛投资有限公司、江西铃格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意向投资合同,签约总资金达53亿元,项目涵盖产业基金、电商商业园开发、汽车变速箱等领域。

围绕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赣州开发区充分利用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国家部委对口支援、央企入赣等战略机遇,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小分队招商、错位招商和配套招商,紧盯主导产业链条上的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和行业十强,着力引进一批“高、新、优、强”产业项目,并根据已签约、落户企业情况,合理布局产业项目,形成互为依托、相互关联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整体优势;充分结合建成老企业闲置土地、厂房清理工作,通过二次招商、兼并重组、整体收购等方式,引导产业项目在同一企业、同一园区相对集中。

赣州开发区利用存量和增量工业用地进行“4+1”主导产业专业园区规划,通过建设十大专业园区促使园区布局更为集中、合理,不断夯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同时,赣州开发区还成立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工作总指挥部,并在总指挥部下再设5个指挥部,分别由1名领导牵头,1个部门和1支招商引资小分队参与,负责“4+1”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招商引资、协调推进和综合调度工作。

创优服务促发展

“是政府的帮助,让我没了后顾之忧,既可以照顾家里,又可以踏实创业。”青年创业者李满生告诉记者,2015年初,他组建的劳务公司签约入驻赣州国际企业中心,由于自己在外打拼,他的孩子只能放在老家照顾。把孩子接到身边就近上学成了李满生的一大心愿,但孩子的转学问题让李满生心里没底。得知情况后,赣州开发区企业服务和工信局的工作人员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不久后,便按照相关政策帮李满生办理好了孩子的转学手续。“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园区内创业者更好地干事业。”赣州开发区企业服务和工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政府的贴心服务不仅解决了李满生的后顾之忧,也吸引了更多的创业者到赣州开发区创业发展。目前,仅赣州国际企业中心就有32家创业型企业入驻。

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赣州开发区深入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企业发展机制,协调推进产业集群内项目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土地出让、水电报装、规划审批、立项申请、施工报建等前期工作,帮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证照手续,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和增资扩产。依托现有工程技术中心、检测中心的服务支撑作用,赣州开发区还加速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通过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4+1”主导产业专业孵化器,促进产学研融合,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强化技术合作,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快信息技术在“4+1”主导产业集群的推广应用,吸引优势企业在产业集聚区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部。

展开